学院动态

“探寻茉莉芬芳,助力横州振兴”——茉莉田埂问新章 交通建议解民需

发布者:黄苦甘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7-13 18:00:07

七月的横州,茉莉香漫过青石板路,浸润市井烟火2025年7月10日,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实践团带着对“中国茉莉之乡”的向往,走进这片因花而兴的土地,从百年老厂到田间花田,从生产车间到交易市场,在实地走访与深度对话中,解码一朵茉莉花如何串起传统产业升级的“黄金链”。  

晨入茶厂:百年匠心里的“守”与“创”  

上午9时许,实践团首站抵达横州老牌茉莉花企业——广西顺来茶业有限公司。推开公司大门,茶香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将新鲜茉莉花与茶叶有序拼和,机械臂精准转运,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在此默契共舞。负责人向实践团讲述家族四代守艺的故事:“过去靠日晒夜露窨制,如今引入恒温恒湿车间;从前全凭经验看花期,现在用大数据预测花量……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初心。”

智能化车间

自动包装机

负责人向实践团同学们讲述茶厂历史

午访花田:沾露茉莉里的“甜”与“辛”  

上午11时,实践团来到中华茉莉园。此时正值茉莉盛花期,千亩花田如碎银铺地,花农们头戴草帽,腰间绑着网纱袋,指尖在绿叶间翻飞,摘下一朵朵莹白的花苞。风过处,花香裹着蝉鸣漫进网纱袋

离开花田时,实践团特意走进园旁的茉莉花商店。货架上,除了传统的茉莉花茶、香包,还有茉莉精油皂、干花书签、文创香水等新潮产品。“我们想把‘茉莉’变成可带走的生活美学。”店主介绍,这些文创产品上线后,线上销量占比已达三成。

实践团继续深入来到香香花园在这里实践团了解了对于茉莉花化妆品的研究进展,以及植物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都增加了茉莉附加值

实践团成员们与各种新潮产品合照

实践团成员们参观无土栽培植物

午后探“链”:数据与调研中的“破”与“立”

下午2时,实践团走进“中国茉莉花茶出口商品展厅”。300余种产品勾勒出产业的全球化版图:既有传统茉莉花茶、精油,亦有创新研发的茉莉保健食品、天然香氛。

实践团参观茉莉花茶出口商品

下午3时,实践团分组行动,深入产业“神经末梢”展开调研。一组成员走访汽车总站、高速服务区,发现公交司机担忧“高温下充电效率下降”,网约车师傅更在意“电价是否便宜”,私家车主则偏爱“离目的地近”的充电桩。“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快充技术待提升、电价机制需优化——这些问题我们整理成报告,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召开‘充电桩供需对接会’。”团队成员小韦说。

实践团成员采访公交车司机

实践团成员采访私家车车主

实践团成员采访网约车司机

另一组来到茉莉花周边交易市场,眼前的场景让成员们印象深刻:下午4点半,满载茉莉花的电动车、三轮车蜂拥而至,面包车挤在路边装货,原本双向车道被挤成“单行道”,喇叭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如何破解“交易堵点”?践团成员为此提出建议,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区”,划分花农候检区、商户卸货区,由志愿者引导车辆分流;二是引入“智慧物流”,与本地冷链公司合作,提供“代运+代存”服务,降低花农运输成本。

拥挤的茉莉花周边交易市场

“今天看到的不仅是茉莉花产业的‘现在时’,更是乡村振兴的‘进行时’。”团队指导老师总结道,“当我们为充电桩优化方案争论、为花农交易支招时,其实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一朵花的产业价值,绽放得更久、更远。”  交通运输学院供稿 /于挣 文/谭伟璟)


一审|黄苦甘 二审|付晓强 三审|范毅

一校|黄苦甘 二校|付晓强 三校|范毅




下一篇:“校企共筑人才·培育新篇章”——交通运输专业举办实习与就业对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