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效节能环保动力装备创新联合体

广西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广西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

广西特色本科专业、一流本科专业:交通运输

中国物流业“金飞马奖”:物流工程

交通新技术及材料应用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南宁市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您当前位置: 南宁学院 > 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 学科专业 > 交通运输
学科专业

交通运输(本科)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交通运输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专业紧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战略部署,立足广西区位优势,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自治区特色本科专业、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属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专业构建"2+n"特色培养体系,以“轨道交通”和“道路运输”双核发展为专业培养方向,同步发展智慧交通、港口运营、国际货运代理、现代物流运输等方向。拥有:

国家级平台: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

三大区级平台:中国—东盟(广西)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协同育人平台(自治区级)、轨道交通科普基地(自治区科协认定)

两大市厅级平台: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小高地、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师29人,其中博士1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62%,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70%以上,形成了轨道与交通高水平教学团队应用型有效教学设计教学团队等,涵盖交通领域专家学者、行业技术带头人

近3年科研经费累计超过1500万元,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100%,就业率超全区平均水平。专业紧跟行业前沿,聚焦交通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方案设计、技术研究、工程实践和交通运输系统运营维护能力,具备创业意识、沟通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运行管理、运营组织、教育培训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2.专业能力:能够胜任交通运输领域规划设计、技术研究、施工和养护管理、系统测试、数据分析、经营管理、安全保障、运营组织、教育培训等工作。

3.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及专业知识,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复杂问题。

4.沟通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对部分工程担负管理和决策责任。

5.持续学习与职业发展:能够根据行业最新发展,不断拓展知识,与时俱进,提升创新和创业能力,为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二、核心课程

交通规划、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调查与分析、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交通运输企业管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三、专业特色

1.符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泛北部湾区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服务东盟和“一带一路”建设。紧紧抓住《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南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等给交通运输产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以综合交通为主线,重点打造轨道交通和道路运输两个专业方向,全面贯彻学校“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实施“面向社会、面向工程、面向应用、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依托“政、企、行、社”等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复合型实战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八个共同”为目标,与国内知名高校、区内外知名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等签订合作协议,在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讲义、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阐教融合深度合作。

本专业与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开展合作,柔性引进交通运输人才;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广西泰禾运输集团、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客运段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基地;与合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聘请企业的高管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并且不定期到学校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给本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安排本专业学生到企业考察、调研、实习实训及就业。通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形式,由老师带领学生实现真题真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地方交通事业发展工作。

3.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紧跟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既定的培养方案为根本依据,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形势,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学以致用,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构造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四大模块,培养具备行业新理念、新思维、新技能的人才。

四、就业方向

1.轨道交通领域。在轨道交通设计、运营、设备及运维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轨道交通相关的系统开发及实施、功能测试验证、系统运营、设备及系统智能运维等工作。

2.道路运输领域。在相关部门从事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和智慧交通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道路运输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运输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交通运输数据分析及测试,确保行车安全;从事交通检测、道路养护、运输组织、站务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以及承担组织、监督并实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任务。

3.综合运输领域。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亦可在物流行业从事在物流运输管理、物流规划与运营国际货运代理等工作,在交通港站与枢纽,例如汽车客运站、高铁车站、港口、机场等,从事相关运营管理工作。

4.教育培训领域。在中、高职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担任交通运输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