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效节能环保动力装备创新联合体

广西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广西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

广西特色本科专业、一流本科专业:交通运输

中国物流业“金飞马奖”:物流工程

交通新技术及材料应用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南宁市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学科研

交通运输学院智慧交通微专业:项目式教学点燃创新火花,学子在实践中解锁“AI+交通”新技能

发布者:黄苦甘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14 15:29:04

“我们团队以智能交通仿真沙盘为核心,用虚拟场景生成实验数据,成功完成车辆闯红灯检测模型的训练与部署。当仿真视角下的系统精准识别出‘闯红灯’模拟车辆时,所学知识在虚拟实践中显现价值,也让我们对技术落地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交通运输学院学生同学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交通运输学院智慧交通微专业创新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作为响应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与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学院智慧交通微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以“AI +交通应用场景”为导向,打破传统理论教学壁垒,将项目式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该微专业构建了“AI 基础技术+智慧交通核心技术+行业应用实践”三大课程模块,总学时208学时,通过6门核心课程与综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项目导师。以华为赋能的“机器视觉智慧交通沙盘”实验为例,学生需分组完成从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到设备部署的全流程任务。从车型检测、违规掉头识别,到停车场空余车位统计,每个项目都模拟真实交通场景。“我们不仅要掌握 Python 编程、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还要学会分析交通痛点、设计解决方案,这和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完全对接。” 参与智能停车项目的张同学表示,项目式教学让他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攻关”。

校企协同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支撑。学校与华为共建产业技术学院,引入华为云、昇腾AI等实验平台,提供高速公路智能监控、港口AGV调度等真实行业案例。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陈燕教授介绍:“我们通过‘双师型’教学模式,由高校教师讲解理论、企业工程师指导实操,确保学生掌握的技术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未来,交通运输学院智慧交通微专业将继续深化项目式教学改革,围绕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开发更多实战项目,为广西乃至东盟地区培养更多“懂交通、精技术、善应用”的复合型智慧交通人才,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运输学院供稿 / 刘健锋

项目式教学现场照片

项目式教学现场照片



一审|黄苦 二审|付晓强 三审|范毅

一校|黄苦 二校|付晓强 三校|范毅


上一篇: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大讲堂”(第五期)开讲: 专家共探领域前沿,助力学术视野拓展
下一篇:明晰学业方向,筑牢成长根基——交通运输学院召开2025级新生学业指导大会